<
    大夫说的话也是真的,查不出原因也正常,毕竟他是装的。

    “那就没办法了,只能等了。”秦二伯叹了口气,他们秦家好不容易出个读书人。

    他愁容满脸的走了,秦封略有些不忍,大伯二伯的想法他也知道,朝中有人好办事嘛。

    所以秦家人也一直对他寄予厚望,只是他如今没这个想法,如果真到了他必须去科考的地步,他想他也不会拒绝,只是如果有其他的选择,其他秦家人也可以去科考,他会帮扶。

    何况如今三年天灾临头,未来是怎样,谁又能说得准呢,还是先渡过这三年天灾,再考虑其他吧。

    两人回到家中,把货卸下来,秦封去秦大伯家还了牛车。

    又把刚刚对秦二伯所说的那番说辞又拿出来说了一遍,得到了同样惋惜的目光。

    “你也别太忧心,身体才是本钱,只要身体好,哪里赚不了银子,也并非只有科考这一条路”秦大伯安慰道。

    十多年苦读如今没了希望,想必秦封比他更难受。

    “……嗯”秦封兴致不高的应了一声,做戏做全套。“但愿吧”

    —

    秦家这边,谢栗已经像个勤劳的田螺男孩儿一样,把买来的东西都整理放好了。

    这次去镇上,各种辣椒买了十斤,厚实的粗布买了一匹,棉花买了十斤,各种糕点又买了两盒,白糖两斤、盐二十斤、菜籽油十斤、猪油一块,五花肉两斤,猪蹄一个、白酒五十斤,还有些针头线脑、七零八碎的东西。

    大大小小的各种陶罐买了二十个,还有大的泡菜罐子也买了几个,小的他们装车上了,大的给十文钱,店里送货。

    最后吃完午饭后,秦封还带着谢栗去找大夫看了病,对于他的问题,大夫是没看出来是什么原因。

    他又按着一旁的谢栗坐下,谢栗的问题就很常见了,大夫说他是长期饥饿吃不饱,加上干活太多,气血不足,体弱,不过谢栗年轻,很快就能补回来,给他抓了两副药。

    又交代平时吃食也要注意吃好一点。

    大夫看了形形色色的病人,一眼看出来这两人是新婚夫夫,还好这哥儿找了个好夫君,不然长久下来,身体都熬坏了。

    秦封回到家中,先回房换了身干活的衣裳,去杂物房里用木桶装了鱼出来,开始杀鱼。

    文大舅送的二十条草鱼还剩12条,都被秦封敲晕后刮下鱼鳞,从背后剖开,把内脏去除,刮去鱼肚子上的黑膜。

    黑膜不去掉,鱼会很腥。

    收拾好的鱼用水冲洗后,放进竹篮里沥干水分。

    把鱼全部处理完后,秦封把脏东西收拾了一下,又去把鸭蛋拿了出来。

    他杀鱼的时间,谢栗已经把买回来的罐子都用水洗了一遍,晾干了水分。

    鸭蛋用布沾着白酒擦干净,裹上一层用盐、茴香、五香粉等香料炒香后制作而成的香料盐,摆进陶罐里,装满后密封,做好后就是咸鸭蛋。

    咸鸭蛋的做法很多,青山村一带基本都用这种。

    还有用黄泥腌制的,不过秦封不会。

    腌制了两罐咸鸭蛋后,把文大舅送的鸭蛋消耗掉了。

    文二舅送的鸡蛋秦封另有安排,他准备每天给谢栗煮两个,他身体太弱了,缺营养,趁现在年景还好,不补。

    等到夏天一来,温度升高后,地里缺水,再想补,就不容易了。

    毕竟那会儿谁家都缺粮少食的,你把自己吃的油光满面的,岂不是明摆着说我家有粮?

    旱久了就怕滋生坏心,毕竟人心这个东西,谁也说不准的。

    除了谢栗每天吃两个,平常做菜也吃,这些鸡蛋吃到开春也差不多,天冷蛋不容易坏。

    北方已经开始乱了,今天在镇上,他看到多了几个乞丐,口音不像他们这边的。

    加上米店的粮食价格也上涨了一些,看来灾情虽然还没蔓延到他们这边,不过也已经有了征兆。

    秦封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找借口和谢栗说自己要出门的事。

    谎称自己的老师病重,要去见他,或许是最后一面。

    谢栗并未怀疑,立即就答应了,还催他快点出门,准备马上给他收拾行李。

    秦封拉住他“别着急,我后日出门,和师兄约好了的”

    “那我明天给你收拾行李”

    “好”

    秦封也不算骗人,他确实有个老师,关系也亲厚,只是并不病重,考完回乡前他和好友也约好了去看老师。

    某个大儒冷不丁的打了个喷嚏“谁在背后骂我”

    出门前的两日,秦封和谢栗一直在家忙。

    第24章 囤货

    除了腌鸭蛋外,秦封还把晾干水分的草鱼用辣椒、姜丝、白酒、葱、花椒等腌制起来,腌制好后,再晾晒,就是干鱼了。

    干鱼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吃的时候上锅蒸也好,直接炒也罢,都是味道不错的。

    从谢家要来的“彩礼”,一亩地的白菜萝卜,秦封做了四大缸腌酸菜,又做了两缸辣白菜,萝卜切成条,用盐杀出水份,淘洗一遍,去除涩味,加辣椒粉腌了萝卜菜,晒了萝卜干。

    两人忙得灰头土脸的,才把菜给消耗完了,堆放收礼的东西的那个屋子,白菜萝卜已经腾出了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地上一排排大小不一的陶罐,里面全是满满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