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5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第522节
    他说的一口方言,见秦瑶神情微楞,才反应过来对方可能听不懂,忙换了一口带着浓重地域音调的官话,又重复问了一遍。

    秦瑶这次听懂了学政二字,抬手往西南向一指,“往前看到岔道再往右,然后你再去问那边的人吧。”

    京城坊市四四方方,街巷繁多,又多长得一模一样,她怕指多了这人直接走迷路。

    老伯也不好多问了,道了谢,往西南向去了。

    可他才走一百米,就被突然疾驰而来的贵人车驾吓得跌倒在街边。

    旁人见多了这样的事,完全没人管。

    那老伯又气又疼,好不容易爬起来,车驾已经冲出去很远,他张了张口,终究没敢生事骂出来。

    秦瑶只觉得缘分这个事,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说也说不清楚。

    她明明看着那老伯起身后朝正确方向去了。

    可等她闲逛了一圈,居然又在另一个巷口遇到了他。

    这会儿老伯身旁还多了两个年纪三十多的年轻男人,看衣著打扮,都很体面。

    但风吹过不小心露出的内里旧薄衫,还是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情况。

    已经卷起毛絮的麻制内衫,应该是穿了许多年不曾换过。

    三个人好像都迷路了。

    两个年轻的不太舍得下面子问路。

    因为这一路过来,遭受的白眼太多,有些畏了。

    在家乡,他们是举人老爷。

    可到了京城,随便来个人都有做官的亲戚,几个举子扔进河里都翻不起丁点水花。

    老伯到底年长些,经验老道,扭头去找人问路。

    只是旁边都是做生意的小贩,他又不买人家东西,人家自然不耐烦答。

    挥挥手示意他一边去,别碍着做生意。

    就是这一回头,老伯眼前一亮。

    “姑娘!又遇见你了!”

    秦瑶露出一抹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走吧,我带你去。”

    正好去一趟京兆尹,瞅瞅刘季把事情办妥了没。

    眼看老伯把秦瑶领过来,两个青年男人是既惊喜又羞愧。

    二人客气道:“麻烦姑娘了。”

    秦瑶微颔首,没有多说什么,走在前面领路。

    三人背着行囊跟在她身后。

    走着走着,秦瑶耳边传来“咕噜”一声腹响。

    这声音好像能传染,一声响罢,另一声又起。

    秦瑶回头看去,老伯和两个青年男人,脸都尬红了。

    秦瑶抬头望天,已是正中午。

    “没吃早饭啊?”她问。

    三人齐点头,老伯解释:“初来乍到,学政司那边没登记好,心里便一刻不敢放松,只想着先将考生认证办妥再寻一住处自备饭食,没想到京城里这般大,走了一上午还没能走出这条街。”

    “老伯还备了饭食?”秦瑶有点好奇。

    她没见过古代赴京赶考的考生,还以为大家都是准备充分才来。

    适才见了这三人,才想起来,这里既无导航,也无网友各种攻略可共享。

    有学问者人人为私的时代,若不是师徒门生,普通人单是离家来京,便已是极不易。

    再成功走到京城的,更是经济、体力、智力中的佼佼者。

    果然,老伯反手指了指自己背上行囊说:“在下备了些家中带来的五谷,初来乍到,容易水土不服,但有家乡五谷就不怕了。”

    “而且自己做饭食,也能节省许多银钱。”

    老伯大大方方的,秦瑶听着只觉得十分有趣。

    另外二人显然比较好面,不说舍不得吃这路边摊子十几文一碗的面汤,只说忙忘了。

    “不急不急,先将事情办妥再说。”二人乐呵呵说。

    只是肚子还是不争气,发出咕噜噜的叫声。

    秦瑶耸耸肩,便将手里拿着逛街吃的小点心递给老伯。

    反正那两人也不急。

    老伯忙推迟,“这怎好意思。”

    秦瑶:“没事,尝尝味道,应该挺不错。”

    眼看她放下食袋便往前大步走去,老伯莞尔一笑,道了声谢,赶紧跟上。

    小点心气味儿馋人,老伯腹中饥饿更是好胃口,拿起便吃。

    里面的点心也却如秦瑶所说,味道挺不错的。

    光闻味儿的另外两人,隐约有点后悔死要面子。

    老伯吃了两三块儿,腹中饥饿感压下去后,便将剩下的包起来放入行囊,留着下顿再吃。

    有秦瑶带路,三人终于来到学政司府衙门前。

    这边已经排了两条长队,全是前来赴考的读书人。

    这还是第一批到的呢,就有四五百人了。

    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直到二中旬,答题空白卷糊名结束。

    秦瑶估算了下,明年那场春闱,考生估计有三四千人!

    这应该是盛国成立之后,春闱考生最多的一届了。

    竞争相当激烈啊。秦瑶暗叹。

    把老伯三人送到地方,秦瑶就走了。

    去往京兆府衙的途中,看到了国师府的马车朝学政司那边驶去。

    车驾从秦瑶身旁驶过,赶车的孙江小声往车内提醒了一句。

    车帘打开,司空见却只看到秦瑶白色的背影。

    这次春闱,由礼部尚书与国师共同协理,圣后担任主考官。

    当时这消息传出来时,京都百姓们饱饱的吃了一口大瓜。

    但和上次祭地母不同,这次居然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有人说,圣后夜访齐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动了老相爷,得到了大部分新兴世家的支持。

    所以这次才没有人跳出来大声反对。

    第770章 天下第一幸福人

    当然,老派门阀世家这期间各种小动作不断。

    但总的说来,事情进展十分顺利。

    也有不少人觉得,是大儒公良缭在赛场被刺杀后,虽暂时脱险却因‘惊惧而死’,让某些人看见了与圣后做对的下场。

    惟恐步了公良缭后尘,适才吓得不敢再出声。

    加上丰王被惨杀,百里家那边的声音已经弱得快要发不出来。

    今年除夕,圣后亲妹韩国夫人兼镇西大将军徐文岩,圣后亲弟小国舅镇国公兼镇北大将军徐文聪,都将携带家眷回京述职。

    就徐家那帮不讲道理的莽夫莽妇一来,谁还敢和圣后说个不字?

    而且最近京中隐隐有不少关于帝后当年发家的野文传出。

    文中说道,本是夫妻共谋江山,奈何丈夫弃妻先称王。

    说什么这天下本是徐家打下来的,却被百里家先夺了去。

    如今百里家式微,徐家将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天下。

    坊间里这些野文,老百姓们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儿。

    有心之人却从中嗅出了朝政大变的前兆。

    不过眼下朝局虽然动荡,但百姓们过的日子却是越来越好。

    盛国的整体构架,一直都非常稳固。

    皇室内斗归内斗,心里却也还记着一点点普通百姓的死活。

    秦瑶就喜欢会顾老百姓死活的上位者。

    老家来信,今年粮税降低了,回到了前年的水平,大家手里粮食多了几斗,都很开心。

    盛国拿下天下后,一直不曾大兴土木。

    直到今年,南地有涝,这才着手重整南方河道、修建水库。

    为避免贪污暴吏出现,朝廷特意派了以正直闻名的崔御史担任南方河道水司。

    对服徭役的百姓来说,只要他们能干正常量的活儿,吃到正常的饭食,修河道这种利在千秋万代的事,也是可以很积极的。

    以小见大,看看宽正坊里已经升官两级的王瑾和隔壁邻居齐御史,秦瑶觉得老百姓的日子很有盼头。

    所以她才不管上层斗得你死我活。

    只要最终人选里有百里家或是徐家的人,盛国百姓就还能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