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够了,二舅,你吃你的,我给他留两个就行。”

    二舅以为谁都有他这么大的胃口吗?

    “那行,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啊,别说,这馒头这酱,都是一绝。”

    文二舅就不是客气的人,他也也想起了些常识,就是哥儿虽然比姑娘胃口大,但是跟汉子是不能比的。

    而汉子中,像他一样,能吃这么多的,也是比较少的。

    搁在华国,他二舅怎么的也能当个大胃王主播,还是会被怀疑成假吃的那种。

    第257章 旱灾、

    吃过饭后秦封没有磨蹭,带着文二舅进屋去,把他要的东西都一一找出来,装好让他带走。

    文二舅拿着东西离开后,秦封去看了看谢栗,或许是添加了冰块的缘故,屋里的温度颇为舒适,谢栗睡得很香甜。

    见状秦封也没有打搅他。

    吩咐秋婶把饭菜给热着,他拿了顶竹帽,提着家里的水桶去上工去了。

    ----

    随着太阳的光线透过窗户照进屋里,谢栗这才悠悠转醒。

    “唔?”

    刚醒的人儿脑子还有些懵,手却已经往旁边摸去,可旁边的地方没有丝毫余温,显然上面的人已经起床多时。

    谢栗揉揉眼睛,望了眼窗户,果然,太阳都高高挂起了。

    虽然昨晚睡得晚了,但是早晨又把睡眠给补了回去。

    年轻人恢复的快,此刻他并未觉得有多难受,只身上有些酸胀,并无大碍。

    “秋婶。”谢栗穿好衣裳推开门,秋婶在院子里理菜。

    “主子醒了,我去打水给你洗漱。”秋婶见他出来,赶紧把手中的菜放下,去厨房打了热水出来给他洗漱。

    倒不是谢栗有多讲究,大夏天的还要用热水洗漱。

    这些都是秦封的安排,自从去年成亲后,他带着谢栗去镇上的药房,找大夫看了身体,说他身体有些亏空之后。

    回来秦封就让就吩咐下去,让秋婶他们小心注意着。

    年轻的时候要是不注意身体,老了比较难受,谢栗虽然有灵泉水调养,可他毕竟是个哥儿,身体并不如汉子那么强健。

    谢栗洗漱的时候,秋婶又去厨房,把在灶台上温着的饭菜端了出来。

    两个大白面馒头,一碗肉酱,一个蒸鸡蛋,和一碗稀粥,并一些腌制的小菜。简简单单就是一顿早饭。

    谢栗喝了一口粥,拿起馒头掰开往里面夹酱,问:“早上夫君吃了没?”

    “东家吃了早饭才有的,二舅爷今天早晨来了,东家和他一起吃的早饭。”秋婶坐在橘子树下,一边摘菜一边回话。

    毕竟谢栗和秦封都没有被别人伺候着吃饭的习惯。

    “今天早晨二舅来了?”谢栗咬了口馒头,细细咀嚼。

    “是,二舅爷找东家买什么东西,具体的我也不清楚。”秋婶回忆着回答。

    做奴仆的哪能去主动听主子和别人说话的内容,她只知道这么多。

    “哦。”

    他一口粥一口馒头,吃得慢,这也是夫君要求的,说是吃太快对胃不好。

    对于这个从小没过过什么好日子的夫郎,秦封总是多关怀几分。

    这点小事,又是为自己好,谢栗当然不会不听,他吃饭的速度虽然不快,可饭量也说不上小。

    一个蒸鸡蛋,一个馒头,一碗稀饭,小菜也吃了大半。

    可见昨晚消耗不少。

    秋婶虽然在摘菜,注意力还是放在这边的,见他放下筷子,麻溜的就过来收拾碗筷了。

    谢栗跟着到厨房拿了牙刷漱口,这倒不是秦封说的,是他自己的多年坚持。

    那时杨英子没少骂他是“大家哥儿”,说他装模作样穷讲究。

    他只听着,也没什么可辩白的,穷讲究就穷讲究,反正他照刷不误。

    也因此他有一口好牙,整齐洁白。

    第258章 旱灾、送酱

    “秋婶,昨晚给你说的肉酱熬好了吗?”

    谢栗刷完牙,又进了厨房。

    早晨做饭用的那些锅碗瓢盆秋婶早就洗干净了,这会儿就只洗他刚才吃饭用的碗筷。

    拢共也没有几个碗,等他进厨房时,秋婶已经洗完了,正在晾洗碗帕。

    说是洗碗帕,其实和布没有什么关系,它来自于一种食材。

    就是夏天最常见的丝瓜,嫩的时候做丝瓜鸡蛋汤,炒丝瓜,口感顺滑,嫩而多汁。

    等到丝瓜在藤上变老,表皮变得硬邦邦的后,就不适合食用了,里面有“筋丝”,吃起来口感不好。

    再过上一些日子,丝瓜的外皮从青色变成浅黄色后,就彻底老了。

    老了的丝瓜敲去外壳,里面的籽也敲出来,这个晒干后保存,就是丝瓜的种子。

    剩下的就是丝瓜络,用来洗碗,不沾油,易清洗,又是不花钱就能得到的。

    是最受村里人的喜爱的,家家户户都用它。

    “熬好了,东家给两个舅爷家拿了两罐,除去早晨吃掉的,剩下的都在这里了。”

    秋婶把丝瓜络挂好,从橱柜里捧出来一个大木盆,里面装的正是红亮的肉酱。

    因为昨晚谢栗特意吩咐过多做些,他要拿来送人。

    秋婶早晨还叫上了儿子来剁辣椒,有人帮忙,做起来量就不少。

    除去秦封早晨送人的两罐,大木盆里还有很多,差点儿就到盆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