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5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382节
    秋收之时,李跃带着皇后崔言思、拓跋玉树等妃子,以及四个年过六岁的儿子到枋头同山陂下田劳作。

    不知不觉间长子李仪、次子李佑、三子李攸、四子李伦已经到了打酱油的年纪,同行的还有孟开的三个儿子,老大孟宽已经八岁,老二孟通、老三孟充都是六岁半。

    李跃将他们养在宫中,视若己出,又在宫外置了一座大宅,安置孟开的四个妻妾和儿女。

    几个小家伙在田间打闹嬉戏,全不成样子。

    李跃也懒得管他们,这般年纪,爱玩也是天性。

    过年之后,李跃准备将他们全部弄进尚武堂,跟其他孩子一起学文习武,一起成长。

    深宫温室长不出栋梁之材,李跃不指望他们能如慕容家一般,生出慕容恪、慕容垂两个奇才来,但多接接地气,总能有个中上之资。

    “皇家子弟,如此这般,成何体统?”崔言思哼了一声,时时刻刻端着一副母仪天下的架子。

    “你懂什么?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天天窝在深宫里面,就成体统了?汉高无赖儿,石勒一奴隶,几曾成过体统?”李跃躺在地上,闻着周围的麦香,嗤之以鼻。

    孩童最不能缺少的是家庭温暖。

    性格有问题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是家庭带来的。

    十六国南北朝出了太多的畜生,连石虎都搞怕了,哭诉为何生的都是恶子,一到二十便要弑父,准备用石灰洗一洗肠子……

    梁国已经走上正轨,国事有常炜、王猛、崔宏、刘应等人担着,李跃能抽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儿子。

    “哎呀,臣妾这不是说说吗?”崔言思眼珠子一转,顺着李跃。

    拓跋玉树掩嘴而笑。

    其他妃嫔见李跃都这么不拘小节,也就放开了,在田间随意走动,欣赏秋收的美景。

    河北大地,很久没有这么平和过了,李跃也很多年没有这么放松。

    “昨日江东送来一批女子,都是世家大族,臣妾查验过了,个个都貌美如花。”崔言思拖着襦裙被两个女官的搀扶下辇车。

    脚一沾地,秀眉蹙起,一脸嫌弃,但在李跃面前又不敢表现的太过只能强忍着。

    李跃就喜欢她这种什么都写在脸上的性格,虽然傲娇,但城府不深,容易拿捏。

    “都说了,让你不要来,来了又嫌弃。”

    “不行,臣妾乃后宫之主,自当作表率。”

    李跃哈哈一笑,“江东来了几家?”

    崔言思扳着指头道:“王、荀、殷、萧、庾、朱、顾、陆、张、周。”

    李跃心中一动,“你是不是漏掉了?”

    崔言思愣了一下,又扳着指头数了一遍,“一共十家,没有遗漏。”

    江东士族,王、荀、殷、萧、庾都是北方大族,朱、顾、陆、张、周是江东本土士族。

    旧时王谢堂前燕,唯独少了谢家。

    当然,李跃绝非好色之徒,要的只是江东的一个态度而已,同时加强加强南北融合。

    自己明明提示过谢安了,别人都送,他家不送,几个意思?

    难道看不起大梁皇帝?

    李跃忽然想起谢安送来的那首诗: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以李跃所剩不多的文采翻译一下:你他娘的什么东西,居然要我迁徙?就算你泰山压顶,我也不为所动,留在江东宅上一辈子……

    虽然没这么严重,但相差不会太远。

    李跃嘿嘿笑了两声,江东士族果然不一样,骂人都这么有诗意,拐弯抹角……

    “陛下何故发笑?”崔言思睁大眼睛。

    “没什么。”李跃摸了摸下巴。

    第五百零三章 遇猪

    “拜见陛下、殿下,长安送来国书。”刘应策马而来,捧着一份黄绢拜在面前。

    魏晋时代,皇后、太后、太皇太后都统称为殿下,只有临朝摄政的皇太后才能被尊称为皇太后陛下。

    “国书?”李跃接过,苻坚还弄得如此正式。

    刚一打开,崔言思的脑袋就凑了过来。

    “去去去,妇人不得干政。”李跃合上。

    崔言思嘴一撇,扭过头去,在女官的搀扶下气呼呼的上了辇车。

    十几天前李跃下了一道诏令,不让苻坚攻蜀。

    果然,效果出奇的好,苻坚沉浸在开疆拓土的兴奋中不可自拔,所以递交了一份非常正式的国书,跟江东一样,也自称下国。

    国书中言,他苻坚攻打蜀中,不是为了贪晋室土地,而是江东对大梁不敬,对李跃不尊,梁秦有叔侄之谊,对李跃不尊就是对他苻坚不敬,是以“提举六师,会同诸将,南下而断司马氏之一臂,以备他日夹击江东,助陛下一统天下!”

    李跃看完被逗笑了,还助自己一统天下……

    他一旦吞并蜀中,弄不好调转矛头,朝向关东。

    这厮睁眼说瞎话的水平见长,信里信外,就一个意思,天王老子都别想拉住他为李跃出气……

    从长远看蜀中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近在咫尺的桓温都放弃了,迁走百姓了事,任其自生自灭,肯定有诸多考量。

    想要获得蜀中收益,需要大量的投入。

    这么大地盘,要驻兵,要剿匪,要派遣官吏,还要填充人口……

    统治也是需要成本的,就像两汉,对西域一直奉行羁靡之策,只控制一些要地了事。

    李跃记得历史上苻坚发动淝水之战时,还让吕光发兵十万攻打西域,两线作战……

    现在苻坚就像中了邪一般,非要往火坑里面跳,拦都拦不住。

    “给苻坚回一封信,再给他添把火,蜀中我大梁自取之,不必他劳神了。”李跃望着秋高气爽的天空。

    微风拂过,田野里掀起阵阵麦浪,远远传来孩子们笑声,惊的兔獾到处奔逃。

    这时代野兽多的过分,梁国下了如此大的力气渔猎,还是一窝接着一窝。

    “唯。”刘应古怪一笑,拱手而去。

    如果苻坚现在与李跃同时休养生息,未来的大战会持续很长时间,苻家人才太多了,比慕容家还要多。

    加上关中豪族,邓羌、姚苌、杨安之流,国力虽然不如大梁,却战力强盛。

    但现在不一样,就凭苻坚那点家底,没有王猛辅佐,能浪几年?

    “嗷——”

    正思索之时,麦田之中传来一声高亢的野猪嚎叫。

    李跃心中一惊,赶忙站起,定是孩子们大闹,惊动了田野里的里野猪。

    经常打猎,李跃深知野猪脾性,最喜在田地里建窝,被激怒之后,六亲不认,千军万马也敢冲撞。

    二十多名亲卫已经提着弓刀冲了过去。

    李跃也赶紧跟了过去。

    只见麦株倾倒,一头不大不小的野猪冲着孩子们撞来,嘴前獠牙森森。

    亲卫弯弓搭箭,射在野猪背上,但这更刺激了野猪的凶性,四蹄狂奔,犹如一座小肉山一般的撞了过来,而几个孩子都吓呆了。

    李跃心中捏了一把汗。

    刚才与刘应商议苻坚国书,没注意孩子们走远,此行带的亲卫也少,临时决定在此地游玩,所以没有搜查太远。

    即便搜查了也没用,野猪神出鬼没的,到处乱窜。

    建安二十三年,孙权游建邺东南,至庱亭(今镇江)忽遇猛虎,射之不中,虎怒,随行亲卫皆不能挡,扑至驾前伤马,情急之下孙权掷双戟伤之,后与亲卫合力毙杀之。

    眼看野猪越来越近,孩子中站起两人,提着木棍和土块挡在前面。

    一人是老二李佑,一人是孟开长子孟宽。

    “当心,速速退下!”李跃大吼一声。

    这一吼还有些效果,身后其他孩子连滚带爬退开,但李佑和孟宽一动不动,也不知吓傻了还是没听到。

    “嗷”的一声,野猪撞来,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如何挡得住野猪一撞?

    顿时如柳絮一般被撞开,摔在麦秸上。

    李跃目眦欲裂,一把抽出身边亲卫佩刀,错身横斩,一蓬鲜血飞溅而出,野猪脖颈断了半截,垂了下去,冲出十余步,一头栽进泥土里,没了动静。

    李跃赶紧去看两个孩子。

    却见孟宽捂着手臂从地上爬起来,李佑却一动不动。

    李跃一阵紧张,走过去,却见他睁大眼睛,哇了一声,哭了起来。

    能哭就说明没事,李跃检查了一阵,右腿外侧一大块淤青,应该只是骨折,心中一松,幸亏这头野猪个头不大。

    “我等护卫不力,请陛下降罪!”周围所有亲卫都单膝跪地。

    “每人二十鞭,以儆效尤。”

    事情没做好就要接受惩罚,一味宽仁,只会纵容他们犯错,还好只是轻伤。

    “谢陛下。”亲卫如蒙大赦。

    李跃又检查了孟宽一番,发现这孩子身体极为强壮,长相气质都像极了孟开,只是眼神有些冷,以及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

    “可曾伤着?”

    “未曾。”孟宽话也少,手臂也只是擦伤而已。

    “他们都退了,你为何要上前抵挡?”李跃望着这个最大的孩子,八岁,很多事已经懂了,这时代的人普遍成熟较早,寻常人家的孩子五六岁就在田地里帮忙,十二三岁大多成家,或是上了战场……

    无论如何,孟开死于梁军之手,他若无任何反应,反而有些狼心狗肺了。

    “我最年长,当保护弟弟。”孟宽讷讷道。

    李跃微微一笑,转向李佑,为他接骨,“你为何不躲?”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