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5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宋人的骨头 > 第23章 淮西兵变2
    “太师以为如何?”完颜亶见局面有些僵持,遂问向完颜宗磐。

    “老夫以为,刘豫将那地方弄得乱糟糟,还拖累了咱们大金国,如果宋国愿意对咱们称臣纳贡,老夫觉得齐国就没必要保留了,咱们先把那些地方接手过来。至于与宋国议和一事,可以开始谈了,谈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反正不管是谁治理那里,咱们金国都立于不败之地。”

    完颜亶见完颜昌和完颜宗磐都同意废掉齐国,与宋国和谈,而完颜宗干又沉默不语,就做了决定:“如此,那就如诸位叔伯所说,废掉齐国,开始与宋国和谈,此事就交太师与都元帅主持如何?”

    “喏!”完颜宗磐和完颜昌躬身领命。

    此时大宋朝堂之上关于谁来统帅淮西军的争议进入了白热化。

    在如何处理淮西军一事上,张浚似乎颇为倾向由兵部尚书吕祉来继任淮西军统帅。赵鼎却以为,吕祉从未带过兵,未经历过战事,在后方处理一下后勤之事尚可,如让他统帅情势复杂,派系林立淮西军,吕祉只怕降不住那些骄兵悍将,所以希望由岳飞来统帅淮西军。

    双方僵持不下,官家也不好决断,便叫来秦桧,想听听他的意见。

    “臣离开中枢已久,且不是很懂军事上的事情,所以臣只怕给不出什么意见。”

    “无妨,你就说说你的看法。”

    “那臣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官家将就听一下就是。”

    “若论领兵的经验,岳帅自然比吕祉丰富,多年的战功积累起来的威望也应该可以压得住淮西军,且岳帅持军向来公正,这一点人尽皆知,所以按理岳帅接管淮西军最合适不过,然而——”秦桧似乎犹豫了。

    “然而如何?”

    “如果将淮西军交于岳帅,岳帅将手握我大宋四成兵力,如此权重,是否妥当,还请官家斟酌。”

    “你是担心尾大不掉?我看岳飞不像心怀异心之人。”

    “当年陈桥兵变前,太祖皇帝是否怀过异心?”

    赵构沉默了。

    他找秦桧之前,也找过岳飞,询问岳飞如何处理淮西军的意见,以及对北伐的想法。

    岳飞倒是不反对接手淮西军,但是对于北伐,却与张浚有不同的想法。

    张浚认为以目前宋军的战力和大宋的国力,已具备北伐的条件。

    岳飞却不以为然,虽然最近几年宋军打了几次胜仗,但大多是与伪齐军交战取得。伪齐军基本由农夫临时征召组成,战斗力低下,可以说连盗匪都不如。

    金军很少亲自参与南侵,即使有,也是少量的汉军,真正战力强悍的女真部队最近很少出现在战场了。

    他们在养精蓄锐,而宋军却一直在征战,虽然常年征战可以提升士卒的战力,但大宋的国力也在逐渐消耗。

    若想北伐,按照以往宋军与金军战力对比来看,宋军的野战兵力起码要达到百万之众,方可有与金军一较高下的本钱。

    而目前宋军可战、能战的野战兵力不过三十万,加上地方军也不过六十万。

    兵力要达到百万数,兵源如何解决?粮草如何解决?

    岳飞此前数次北伐,都是因为军粮补给中断,不得不中途放弃,功亏一篑。

    所以岳飞给出的北伐方略就是:步步为营!有多大力,吞多少土地,然后屯田经营,经营稳固之后再往前走一步。如此,以十年为期,收回黄河以南的土地,并蓄备与金军一战之力。

    岳飞的方略与赵鼎不谋而合,赵鼎也认为北伐宜稳扎稳打,在国力、军力没有绝对胜过金国前,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重蹈覆辙。

    官家因徽帝崩于金国一事,急于复仇止痛,也想给大宋臣民一个交代,所以就有些赞同张浚的想法。

    之前在两淮之战中,对如何用兵赵鼎也与张浚起了分歧,尤其是张浚请官家御驾亲征一事,更是让赵鼎怒不可遏。

    一向和睦的两相出了重大隔阂,赵构也很苦恼。

    为了避免官家难以决断,赵鼎向官家提请辞去尚书令一职,欲归养田园。官家挽之再三,赵鼎去意甚绝,官家无法,只好同意赵鼎辞去相位,但是不同意他归养,让他接了秦桧绍兴知府一职。

    赵鼎去职,临安官场为之震动。毕竟朝廷南渡以来,赵鼎是在位时间最久的宰相,在位期间不管时局如何艰难,老宰相都苦苦支撑过去了,可谓是劳苦功高。

    朝堂之上就只剩下张浚一人为相,虽没了掣肘,但是张浚也不敢做得太过,如今整个临安官场都在传言是他挤走了赵鼎,人言可畏啊。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他想顺水推舟,把淮西军交给岳飞统制算了,以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但是他有些看不透岳飞,前些日他召集几路大帅讨论北伐一事时,说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几位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唯岳飞一言不发,他以为岳飞也赞同他的方略。岂料没过两天,岳飞就单独给官家上了折子,话里话外都表达了不是很赞同枢密院的北伐方略。

    有话不能当面说么?张浚对岳飞这种做法很恼火!

    他把还在临安休养的岳飞叫到了枢密院,想当面谈一下。

    等岳飞来了之后,张浚给岳飞倒了杯茶,两人坐了下来。

    “岳帅休息得可还好?”

    “谢张相问,下官在临安还算惬意。”

    “那就好,那就好,听官家说,岳帅对枢密院北伐方略有些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看法倒谈不上,只是觉得北伐该量力而行才好。”

    “我原以为岳帅会与我等一样,恨不得明日便能北定中原,还我大宋河山。”

    “下官也是日思夜想啊,但是总觉得不能急功冒进,怕得不偿失啊!”

    “据机速房打探的消息,金人似乎有废掉伪齐国的意思。”

    “嗯,下官也有所耳闻,所以才建议观望一阵。如果咱们这时候贸然打进伪齐,就可能会与金军正面对上。说句丧气的话,咱们如今怕还不是金军的对手。”

    “那岳帅觉得何时北伐合适?”

    “下官认为两三年后方是时机。”

    “哦?岳帅讲讲,为何两三后便是时机?”

    “攘外必先安内,咱们需要时间把两淮的兵力整肃一下。而且国家连连征战,需要时间恢复国力,否则咱们北伐之时粮草都无法供应,还如何打仗?张相你也知道,最近几次大战,朝廷能供给我们的粮草最多十日,十日以后,补给就会出问题,打胜了,夺了城池却无法固守,打下来有何用?”

    “早些年我还想着夺取北地之后,能就近筹粮,但是张相你看看,北地目前还有人种地么?都已经开始人吃人了,就近筹粮已是不可为了。”

    “也是啊,粮草一事确实需要等待,虽然那土豆产量高,但要想能完全供的上北伐所需,确实需要数年时间蓄备。说起整肃两淮兵力之事,老夫有意让你接手淮西军,岳飞以为如何?”

    “朝廷如认为下官可以胜任,下官自会勉力为之。”

    “如此甚好!我尽快向官家奏报,把此事定下来,你且回武昌等消息吧。”

    “喏!”

    张浚将奏章递上去了之后,官家却不置可否,仅仅回了两个字:“再议!”

    官家似乎并不同意将淮西军交与岳飞,这跟前几天的态度大相径庭,期间发生了何事?

    正当张浚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兵部尚书吕祉来拜访。

    “相爷可是还在为淮西军一事烦恼?”吕祉一脸谄媚的笑着说道。

    “是啊,管家态度捉摸不定啊。”张浚叹了口气。

    “我刚从秦桧府上过来,秦桧有些想法,不知道相爷可有兴趣听?”

    “嗯?他昨日进宫见过官家,莫非——?”

    “秦桧认为,淮西军本就派系林立,为何一定要揉在一起呢?”

    张浚顿时明白了官家的意思。

    绍兴七年三月二十日,远在武昌练兵的岳飞收到朝廷邸报,邸报是关于淮西军的。

    刘光世被罢去军职,封少师、万寿观使。

    枢密院将淮西军一分为六部,直接隶属于镇江都督府,任命兵部尚书吕祉为都督府参谋军事,节制这六部兵力,任命王德担任都统制,训练诸将军马事,郦琼任副都统制。

    张浚心口不一,反复无常的行径,让岳飞愤怒不已。说好让他接手淮西军的,怎么没过几天,任命旨意变成了邸报!这种人怎么能位居高堂,统领北伐?

    岳飞当即将邸报撕得粉碎,吼道:“张某欺我!”,遂提笔向官家写了封奏章,言明与宰相议不合,乞请解除兵柄,为母亲服完余丧。然后也不等朝廷回复,便欲赶往庐山。

    岳家军副帅薛弼慌忙拦住岳飞,苦求道:“大帅,你要去为母丁忧服丧,我本不该拦着,可是,大帅你总要等朝廷的旨意来了再走啊!这样不顾而去,有违朝廷法度,怕官家不好想啊!”

    岳飞在气头上,哪管这许多,径直拂袖而去。

    路上岳飞仍是余怒未息,又接连写了两封奏章,直言宰相处事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