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矿工雄风 > 第九十一章 东征
    北伐战略构思成熟后,各项准备工作已在加紧进行中。

    满清好像嗅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各种密探和军事行动明显多了起来。曾国藩的三万新军在山东呆了一年多后,终于又上路了。这次行动很快,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抵达了湖北黄石与武汉的江中源部沿着长江遥遥相望。

    曾国藩为什么将军队部署在黄石?对着地图我想了很久都不明白,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遍观中国战史,湖北的战略要地,当在荆州和武汉一线的长江中游。由于伊里布的川军撤走,后又被全歼于回川的蜀道上。荆州出现了防卫真空,曾国藩的新军应当补上这一空白,这样才能有效的阻止我军北上。江中源兵力不足,他不可能再分兵把守荆州,如今的荆州可以说是一座空城。我军如占领荆州可随时北上,也可顺江而下。这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满清竟不派一兵一卒进行防卫?这也太令人费解了。

    难道真是如曾国藩所宣扬的,新军驻扎在黄石目的是和江中源互为支援?如果江中源的湖北水师被打败,位于下游的新军又有什么用?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大大有名的名人,其行事想必有着过人之处吧。我看不懂他的布局,猜不透他的想法也属正常。猜不透就不猜啊。战争中计谋非常重要,但不论怎样的计谋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实行。如今围困我的五路大军已全灭了三路,剩下的二路,除江中源的水师还有点战斗力之外,江西这一路表面看起来是满清的军队,实际上已是我的军队了。因为江西兵中已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加入寿佛教,成为我忠实的信徒。铁血集团军五个军,如今已是个个是齐装满员了,有的甚至还超编了不少。作战总兵力已达到了30万,另外还有招自印度的30万新兵,前方一旦有战损,这些新兵就会补充上去。而清兵呢?不但质量上不能与我比,在数量上也远不如。正规军队仅江中源的号称十万,实际上仅七万人的湖北水师,还有就是曾国藩的号称五万,实际上包括后勤人员在内都只有三万人的新军。两者相加才十万之数。以三十万对十万,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我军又远胜于敌。这仗怎么打都能赢啊。当然满清除了正规军外,还有遍布各省的民团。据说这些民团比起满清的正规军更有战斗力。不过这些民团正与各地起义部队打得火热,满清不可能调来与我为敌。至于八旗和绿营,这两种纯属垃圾,不提也罢。

    我坚信曾国藩既使是诸葛亮,也不可能打赢这一仗!

    考虑到,北伐部队是千里挺进,后勤补给非常困难。所以必须有一项大的战略行动用于转移满清的视线,调动满清兵力,打乱清军的部署,为北伐部队顺利抵达山西作掩护。这项战略行动就是东征!

    1843年12月,这个本不适合作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冬季。东征的队伍出发了。

    东征计划分成三步完成。第一步由空突师“神天天降”策动南昌起义,把十万江西清军争取过来。随即占领湖口,封锁长江。第二步由铁血第一军为主力,歼灭湖北水师和清新军。如不能全歼,空突师则必须死守湖口,防止湖北水师和新军沿江南下。待第一军追到之日,再汇同第一军全歼清军于长江之上。第三步,歼灭湖北水师和新军之后,我东征部队全体,第一军、第二军沿江而下占领安庆、芜湖、南京等沿江各地。切断满清长江南北交通。为解放华南各省奠定基础。

    在我征东军横扫长江沿线时,满清为防止我军北上必定会调集华北各地的兵力沿途紧追,防守长江北岸。满清北方的部队必定为之一空,我北伐军可以趁机北上。北伐军由第三军和近卫骑兵军组成。第三军担当沿途各地的占领和保卫,近卫骑兵军负责清剿蒙古和西部各省的清兵残余和马匪。

    东征部队由我亲自指挥,在考虑北伐部队司令人选时,我头痛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决定由宋仁军担任。很多将领都不明白,为什么让一位处处与我作对,叛逃国外,抓回来后又被软禁起来的前第二军军长担任北伐军司令,这么重要的职务。不少人认为我这是大度,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付之一笑。在军国大事面前,我从不敢大意,更谈不上什么大度了。在我们用人标准只有一个“唯才是举”,只要他适合这个职位,并且和我的理想一致,我就会大胆的起用他。宋仁军虽然在政见上与我有很多不合之处,但其人出发点是好的,和我的理想一致。更何况找遍我军百万将士,也只有他才适合北伐军司令这个职务。历史上左宗棠曾抬棺入疆,平了新疆叛乱。他应当也是北伐军司令的人选,不过历史上做这件事的左宗堂,可是三十年后的左宗棠啊。如今的左宗棠,对北美的了解比对中国西部的了解要深刻得多。现在还不太稳定的北美一刻也离不开他,要不是有他在北美震服美国,哪有现在中国在北美三城安定?

    我为什么选择在不适合展开军事行动的冬季出兵?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战争大都在六月到10月,这个中国全年当中最热的几个月。那种偏偏选择在冬季作战的先例是非常少的。本来嘛,天寒地冻的,路又滑,这给行军和后勤带来极大的困难。

    呵呵,我这样做可不是瞎指挥,胡搞啊。我这完全是出于战争的需要。我们困难,敌人同样困难啊,在这样的天气里,敌人大多躲在屋里或是帐篷里烤火取暖,谁也不愿意握着冰冷的刀枪出来作战。这有利于我军隐蔽行军,增加军事行动的突然性,达到以最小的伤亡取得胜利的目的。国内战争不比对外作战,在国外战场为了取得胜利,我希望敌人的伤亡越大越好,自己的伤亡越小越好;在国内战场不论对方是满人还是汉人都是我们中国人,我希望我军和敌军的伤亡都是越小越好。

    我军战士身着用澳洲羊毛制成的军服,保暖性非常好,无需担心冻伤。而清军呢,由于军费缺乏,防寒衣物不足,缺衣少食的清兵在这大冬天里,日常训练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打仗了。这等于进一步拉大了敌我双方战斗力的差距。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将来打俄国练兵。我军士兵大都是南方人,不适合北方寒冷的天气。俄罗斯在历史上曾遭到多次大规模的强敌入侵,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呢?除了俄国人勇敢之外,主是寒冷的天气帮了俄国的大忙。如拿破伦远征俄国,一战、二战中的德军。这些入侵俄国的部队,在伤亡的士兵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将来与俄军作战时,我军当然会尽可能的选择在夏季进行。但是俄国的战略纵深太大了,战争必定会拖到冬季。有前车之鉴,我总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吧。我军必须从现在起,就加强在冰天雪地里作战的能力!而今我们在冬季气温最多零下五六度的长江一带作战,与将来要在零下几十度的西伯利亚与北极熊一争高下相比,不过是小打小闹。

    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空突师的战士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尤其深刻。在夏季,当战士们呆在高空时都要穿上厚厚棉衣。现在是冬天又是在海拔二千米的高空,战士们在厚厚棉衣外还罩了层羊皮军服,“打扮”得和棉花包似的。既使这样,在凛冽的寒风里还是觉得冰冷刺骨。作为空突师的师长陈明飞是幸运的,因为他手上可以一直戴着厚厚的棉手套,无需担心冻伤手指。在飞艇上最不幸运的是电报员,每当发报时就必须将厚手套脱下来。因为厚手套影响手指的敏感度,谁也不能戴着厚手套发电报啊。当然也有聪明人,厚手套不行就戴双薄的,这总比没有的强。不过薄手套在这么低的温度下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每当发报时,电报员总是要痛苦一阵。

    陈明飞看看表,现在是下午2点,命令道:“给司令部发例行电报,我军已抵达江西境内,情况一切正常。”

    听到又要发电报,知道又要痛苦了,电报员有气无力的应了声是,然后脱下手套滴滴嗒嗒的工作起来。

    陈明飞见到电报员的神态,知道他的难处,也不恼,开导起来:“我们铁血军死都不怕,这点儿寒冷又算什么呢?”

    “师长,我不是怕死,可是在这高空,在这么冷的地方一呆就要好几个小时,冷风吹过来,刀割一样,那钻心刺骨的痛呀,太难受了。”

    “师长,飞艇吊舱为什么不做成全封闭的呢?”有个战士插了句。

    “如果要做成全封闭的,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视线问题。如果仅仅是在吊舱上开几个观察孔,是不行的,这样会造成许多视觉死角,不利于空中作战,飞艇作战时,机枪手的视野越开阔威力就越大……。所以,必需使用大面积的钢化玻璃窗。”

    “师长,什么是钢化玻璃啊?”

    “将玻璃钢化就是钢化玻璃,这样的东西即有玻璃透明的特点,又有钢材硬度高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在我们的飞艇上普通玻璃是不行的,要不一发子弹或者一次较大的震动玻璃窗就会碎掉,划伤艇上的成员。”

    “这么神奇?我们能生产吗?”

    “任何技术难题,对于科技部来说都不是问题,只要有时间科技部都能做出来。我听科技部部长曾国清讲过,等明年我们的特种玻璃就能生产出来了。到时候,我们就不会挨冻了。”

    “钢化玻璃是为我们空突师专门生产的吗?”

    “那倒不是,主要是为了……”陈明飞猛的停住了嘴。这些可是机密啊。特种玻璃厂的建设主要为的是解决坦克、装甲车、飞机还有潜艇的舷窗问题。这些应用在军事上的领先科技都是要求严格保密的。坦克、装甲车、飞机还有潜艇的研制更是机密中的机密。保密条例有一条原则,叫做“有必要才知道”。这些在师部指挥艇上的成员,虽然都是可信赖的。但现在他们现在并没要必要知道,我军下一代武器的研发情况啊。当陈明飞意识到这一点后,所以硬生生的闭上了嘴。

    对于像空突师这样的高技术兵种来说,保密条例是每一个战士都知道的。一见师长突然闭嘴不谈了,也就知趣的不再追问下去。

    一百多艘飞艇,分成几个大队,如同一群群排列成“人”字形的大雁,向北飞去。

    等待这支空突师的是胜利,等待清兵的必定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