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唐末大军阀 > 845 吴国内部,裂土分疆
    要对付一个李简容易,可是刘威、陶雅在吴国旧臣元勋当中地位更为尊崇。如今的徐温,怕是也很难能唬得住他们......

    官居观察使,而坐镇歙州的陶雅,为人好读书,手不释卷;为大将,每矢石交飞,终莫能中,也是个文武兼备的英才。起初投从杨行密之时,便被封为八营主将。他执掌一方为政又最为宽厚,走正史线他治理歙州二十年,施行惠政,而极得当地百姓爱戴,教化一方,当地民众为子女取名,大多也都带着个“陶”字;

    而如今官居吴国镇南军节度使的刘威...掌控江西之地大半疆土,如若他有自立的野心,也会是坐拥一处强藩的君主。执掌一方内抚百姓、外御寇兵,早年助杨行密对抗孙儒居功至伟,也是三十六英雄当中排名靠前的功臣。

    同样允文允武,就算论个人武勇,刘威就算及不上王景仁、田頵等猛将,可是比较治军用兵的能力,除了南吴第一名将李神福当居翘楚,他在吴国一众开国功臣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智将。

    李遇、李简反抗徐温掌权专政的态度最为强烈,而刘威、陶雅同样心怀不满...只不按正史线徐温对他们二人更为忌惮,也是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先出兵震慑,而后于刘威与陶雅入觐之时又表现的十分恭敬,也致使他们只得屈从接受由徐温掌控大权的事实。

    可是如今徐温直接在宣城设宴诱杀李遇,手段更为下作,也太过遭人非议...刘威、陶雅二人在吴国功勋旧臣当中的地位更高,以眼下这般形势而言,主动去向宣城表示顺服,也更要猜疑徐温意图肃清有可能与其对抗的所有将帅,故技重施,仍如害死李遇那般设伏下手...他们两个也怎会甘愿任凭徐温处置?

    针对吴国内乱,李天衢也仍是进入了看戏模式,还时常召见麾下谋臣,商议南吴时局到底又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徐温本来眼见便要攻破池州石城,再诛杀李简立威。结果歙州陶雅,却忽然出兵北上,抵至宣州治下太平、旌德二县,而迫使徐温只得收兵。

    可是陶雅做势要取宣城,也不过是在宣州南隅游走一番,便又引兵返回歙州去了。看来他打算救助李简,却仍忌惮与徐温拼得个鱼死网破......”

    内朝御书房内,两个内侍小黄门恭敬的呈上两盏茶,并着几小碟时鲜果蔬,便毕恭毕敬的退了出去。李天衢品着一盏清香四溢的茶茗,刚抿了口,便悠声说道。

    有员年近五旬的朝臣则坐在侧首,即便与帝君共处一室,他举止显得很是从容,也正饮着茶,而听李天衢说罢,他放下茶盏,对于吴国徐温与刘威、陶雅等地方将帅的事态进展做沉思状。

    本来应该是正史南平那一方割据政权的头号智囊,如今却也早随着高季昌一并投从于魏朝的谋臣梁震。于严可求奉旨转调至长安任西京留守之后,被李天衢召见商议天下诸国各邦时局走向的机会也变得更多。

    毕竟梁震的确可称得上料事如神,他于李存勖出兵覆灭前蜀,而声望正值顶峰时,便曾预言后唐庄宗恐怕将有杀身之祸临头。而正史线的后唐,便数度意图吞并南平国这个地处四战之地的割据政权。如果没有梁震出谋划策,助高季昌化解亡国之危,南平国恐怕也很难历经高赖子、高无赖...家传五代,一直苟到了宋太祖乾德年间,才纳地完全归顺中原王朝。

    “还有那镇南军刘威,李简、徐温先后发布檄文之后,他则调派兵马,严防死守赣地诸州与吴国其他州府间道路要隘,又公然遣人与陶雅密切来往。

    这也是摆明了要与徐温僵持下去,可是他却并没有响应李简号召各部将帅联合起兵,清除吴国君主身边权臣的檄文,倒也有些蹊跷啊......”

    听李天衢又长声说道,梁震自知帝君召自己觐见商议,可不止是饮茶闲聊,而是要让他针对吴国内乱拿主意的...所以他很快理清了思路,便慢条斯理的说道:

    “微臣以为,刘威、陶雅虽愤慨徐温挟君弄权,但毕竟吴国幼主,还处于徐温掌控当中,故而投鼠忌器。可是徐温诱杀李遇、戕害同僚,意图架空杨氏篡权,已是路人皆知,有了李遇的前车之鉴,刘威与陶雅也必然不肯身赴险地,而试图与徐温交涉。

    如此一来,吴国镇南军与歙、池等州府,与徐温掌控的宣、升、信、饶等军州形如两国。相互领地犬牙交错,刘威、陶雅、李简等地方将帅,一方面仍忠于吴国杨氏,可另一方面,却也只得拥兵与朝廷对抗,便犹如唐末诸藩割据那般,名义上虽仍为吴国属臣,却也不会再听命于朝堂。”

    李天衢微微颔首,对梁震所言表示认同,他转头望去,又问道:

    “那依爱卿之见,我朝又当如何?”

    “眼下自然还是隔岸观火,什么都不做。”

    梁震回答的却十分干脆,旋即阐述自己的观点说道:

    “刘威与陶雅不主动出兵征讨挟制国主的权臣,却又不肯臣服于徐温,看来也不打算趁势自立,显而易见,他们对吴国王室仍是忠心耿耿。我朝就算借机遣使招抚拉拢,只怕也难以成事。实则对于刘威等人而言,实则眼下也是势如骑虎,只得拥兵据地与吴国朝堂僵持,让徐温有所忌惮,即便挟君篡权,却还不敢谋国篡位。

    而徐温的野心已然展露无遗,他要在吴国独揽大权,绝不会甘心只控扼宣州、升州等几处州府。徐温下一步也必然仍要向刘威、陶雅施压,可他若兴兵讨伐,刘威与陶雅乃是吴国名将,绝非等闲。无论谁胜谁负,吴国因内斗而折损的兵马,也只会越来越多。

    可是我朝如若贸然兴兵南下,外敌当前,关乎社稷存亡。刘威与陶雅毕竟仍忠于吴国杨氏,也极有可能与徐温谋议暂时搁置纷争,一致对外。徐温更有可能趁机招抚刘威、陶雅等人,而迫使他们只得认同由徐家掌控朝堂,届时吴国虽然明面上国主姓杨,实则已是姓徐了...但也仍能维持杨行密在世时的局面,而不至似如今这般朝堂与地方将帅僵持对抗的局面。”

    正说着,梁震微微一顿,随即有意味深长的说道:

    “但我朝继续观望下去,徐温独揽大权心切,必然会频频试图威慑刘威等人。他们几方之间大动干戈,还要搭上许多兵马的性命,彼此的间隙也自会越来越深...徐温对刘威、陶雅,乃至李简的杀心更会日渐加深,刘威等人也更不会打算与其议和交涉。”

    除非刘威、陶雅肯入觐宣城,以打消徐温的疑心,亦或徐温肯放权不执着于挟制吴国国主掌控朝堂...否则这便是个终究解不开的死局,届时昔日袍泽同僚,彼此也只会视如仇寇。而我朝趁着他们相互攻伐之际,再突然发兵南下,徐温与刘威、陶雅猝不及防,届时也很难捐弃前嫌,而再度联手共抗外敌。而南征吴国的最佳时机...臣以为,也为时不远了......”